當前,國內部分地區疫情仍在高位運行,存在較大外溢風險,省內疫情形勢嚴峻復雜,部分病例呈現家庭或公共場所聚集的特點。為全面做好“外防輸入、人物同防”工作,從嚴從緊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?,F就有關事項通告如下:
一、堅持非必要不出州。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和中高風險地區信息發布,堅持“非必要不外出”,盡量少外出、少跨縣、少流動、少聚集、少聚餐,禁止州內人員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和疫情發生地區,特別是西寧市。對確需出州的,按照“ 誰審批、 誰負責”的原則,須主動向所在單位或社區報備,經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簽字審批后報同級疫情指揮部辦公室備案??h與縣之間盡量減少人員流動。
二、堅持非必要不來州。倡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和疫情發生地人員暫緩來州返州,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(州)的其他區域人員非必要不來州。對確需來州返州的,嚴格執行提前報備制度,在返州24小時之前向所在單位、社區(村委會)或酒店報備,在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的基礎上,全面實施“3+2”健康管理,抵達我州后1小時內完成第1次落地檢,48-72小時內完成第2次落地檢,未按要求執行落地檢的,超過6小時賦予“黃碼”,超過12小時賦予“紅碼”。對“紅碼”人員執行“14天集中隔離+5次核酸檢測(第1、4、7、10、14天檢測)”管控措施;“黃碼”人員執行“7天集中醫學隔離觀察+3次核酸檢測(第1、4、7天檢測)”管控措施;行程碼帶“*”號和西寧市城西區、湟中區人員執行“5天居家醫學隔離觀察+3次核酸檢測(第1、3、5天檢測)”管控措施。不具備居家管理條件的,一律進行集中隔離觀察。
三、加強隔離人員管理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做到足不出戶,單獨或單間居住,與同室人員不共餐、不共用生活用品,必須接觸時保持安全距離,加強衛生間、浴室等共用區域的消毒和通風。若出現可疑癥狀,應做好個人防護立即就醫。
四、減少人員聚集。盡量居家、減少外出,除防控必需和生活必需外,自覺做到不出門、不串門、不訪友、不聚會、不聚餐,不組織或參與任何聚集性活動。家庭之間、親友之間也不組織聚餐,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。堅持“喜事緩辦、喪事簡辦、宴會不辦”。
五、不在公共場所停留。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次數和停留時間,在公共場所要主動配合場所工作人員做好戴口罩、測溫、“雙碼”查驗等防控工作,與他人保持“2米線”安全距離。不觸碰各類公共設施,在超市購物時盡量不使用公共小推車,乘坐電梯時不觸摸電梯扶手,減少感染風險。
六、加強公共場所消殺。各級各類公共場所要落實主體責任,每日至少進行2次場所內消毒消殺工作,并做好消毒記錄。對高頻次接觸的物體表面(如門把手,電梯間按鈕、扶手,收銀臺,購物車、購物籃,臨時物品存儲柜等),每天至少在早、中、晚各消毒一次,可根據客流量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。各行業監管部門要認真落實監管責任,確保消毒消殺工作落實到位。
七、做好個人防護。牢固樹立“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”意識,強化對自己負責、對家庭負責、對社會負責的理念,切實履行疫情防控個人責任,嚴格堅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用公筷、常通風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,全面做好個人防護。若個人或同居人員出現發熱、咳嗽、咽痛、乏力、嗅(味)覺減退等不適癥狀,全程做好科學防護,盡快就近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。